破圈的《长空之王》人机各爱或是王道

时间:2023-10-16 20:05:15阅读:85296
◎董铭作为五一档的“预售冠军”,《长空之王》在长假最后一天,终于还是被《人生路不熟》逆袭,只获得档期票房第二的成绩。当然对于投资这两部头部片的“亭东影业&rdquo
  • 灌篮高手
  • 少女
  • 草尾毅 绿川光 梁田清之 置鲇龙太郎 盐屋翼 原惠理子 平松晶子 田中秀幸
第1张图片
1/2
第1张图片
第2张图片
2/2
第2张图片

◎董铭

作为五一档的“预售冠军”,《长空之王》在长假最后一天,终于还是被《人生路不熟》逆袭,只获得档期票房第二的成绩。当然对于投资这两部头部片的“亭东影业”来说,这样“左右互搏”的格局也不错。细究起来,相比全民喜剧稳定的市场需求,纯军事题材的定位与目标观众、影片水准的关系其实更加微妙。

影迷们或许记得,《长空之王》原本定档去年国庆,若不是临时撤档,其票房空间或许好于现在。不过,在口碑更好的《万里归途》的直接竞争下,《长空之王》很有可能还是第二名。这主要是因为同为主旋律影片,吸引的目标人群有所重叠,而“破圈”得来的新观众到底能带来多少实际票房,实难预测。

军旅题材,尤其是涉及军事装备的作品,观众通常以男性为主。对于广大军迷来说,这部展现中国新一代战机试飞员的影片,最大的卖点并不是“人”,而是“机”。因此,《长空之王》预告片刚放出来,就被军迷们逐帧扒开,用放大镜仔细审视,就连一些非官方剧照上的HUD都会引发网络争辩。

这种专属于军迷的“较真”,从去年首次定档一直持续到今天,在某种角度上也可以说明《长空之王》成功吸引了“核心人群”,构成了电影作品和观众的互动,拉高了关注。有中国空军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,到试飞基地实拍,接触试验机甚至是真机,还有顶尖科研专家做顾问……影片理应呈现出比网络更准确的信息。然而,影片正式上映后,关于战机功能和研发流程的争议没有平息,反而让一些原本有期待的观众放弃了购票。

事实上,在基地镜头剪辑、空中特效、舱内布局、超低空掠海等方面,主创为了情节衔接、情绪积蓄而做的艺术加工,军迷们并非不能理解;但在头盔护目镜、载人高低温试验等镜头上,为了突出角色人设而让渡真实性,甚至忽视研发流程和研发人员的付出,就让那些对各款战机如数家珍、倾注多年感情的网友难以接受了。

对于更多普通观众来说,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歼-10C、歼-16和歼-20等国产列装战机,以及K-8V变稳机这种模拟试验机型,听到诸如尾旋、包线这样的专业词汇,已经算是接收到了超量信息。更何况,这几款飞机在片中的确扮演了重要角色,不只是飞行员的座驾,还被详细展示了多个部件的具体操作,甚至借“地上自检过了,空中还要再检一次”的操作规范体现出中国空军的严谨、专业。即便不了解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多年攻坚历史,观众也能从片中让试飞员和总工心心念念的“治好心脏病”上,体会到这个核心剧情的重要性,并感念由此牵动的各个人物的命运与牺牲。

一次K-8V尾旋、两次发动机吞烟,从结构上看,《长空之王》的剧本工整紧凑,只是结尾的空战略显仓促,在战术和战略表达上也有待商榷。片中即便试飞员操作严谨、熟练,他们仍然遭遇了多次突发事故,从尾旋失速到发动机高空停机,最后又出现鸟袭击破座舱的意外。如此高频的遭遇险情,更显得试飞员的风险系数之高,用“九死一生”来形容都不为过。

影片中最感人的两个场景,都来自于真实的记录:一是年轻试飞员们跟随大队长,去公墓祭拜牺牲的前辈们;二是最后字幕前的遗言,让人瞬间“破防”。飞行员的语气越是镇定,越是令人肃然起敬。这短短的几分钟,足以给整部影片再加一颗星。

说到此类非战争类军事题材,尤其是展现空军和飞行员的作品,国内影坛虽不频见,但每隔几年总会出现一两部。2017年曾上映过《空天猎》,2011年有部《歼十出击》,再早到1999年的《冲天飞豹》等等,都能和中国战机发展的关键节点相匹配。《长空之王》与前作相比,在静态实拍和空中特效上的进步明显,这既是导演多年拍摄此类宣传片的经验使然,也是当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更成熟的体现。在普通观众眼中,这些惊险的空中格斗场面并不输好莱坞同类影片。

有趣的是,在20多年前的《冲天飞豹》里,主演年轻试飞员的正是胡军,如今在《长空之王》里他已成长为大队长,这样的选角不仅体现了中国军人的传承,试飞员的后继有人,更强调了培养方向的转变。在如今“专家型试飞员”的新时代需求下,雷宇在K-8V上的冒进失误得到了原谅,他在反尾旋伞上的自主创新得到了支持——而这种组织上的“重视人才”则是许多军事题材影视剧中常见的“传统”。

胡军饰演的大队长张挺,正是这种“惜才传统”的具体化身。可以说,全片大部分“戏肉”都集中在胡军身上——从片头寥寥数语展现出丰富的飞行经验,抛出隐身战机来“诱惑”雷宇,到通过“包伞”来安抚年轻人,胡军都处理得收放自如、粗中带细。再加上与田壮壮饰演的总工间的“抓小辫儿”,和妻子多年的相濡以沫,胡军完美诠释了中国军人的“硬”和“软”,娴熟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平衡,充满了人格魅力。可胡军的演技越是娴熟,就越显出“新兵蛋子”们的稚嫩,一些情绪场面显得“太紧”,有为了冲突而冲突的生硬感。所以他们给观众留下的印象,远不及张挺清晰、丰满。

当预感的牺牲降临到这么好的大队长身上时,全片也出现最惨烈、最煽情的转折点。在遗体告别后,新试飞员们加快了成长速度,尤其是不太合群的雷宇,表现出一种急迫的蜕变渴望。

如果用同期热映的《灌篮高手》来类比的话,王一博饰演的雷宇,就像是湘北的流川枫——带着王牌精英的自信和自负,大部分时间面无表情,“独狼”的个性并不能服众,直到最后高潮时,才同队友打出配合。雷宇在整部影片中,只有同周冬雨饰演的军医相处时,才展露过一次笑容;与邓放的明争暗斗,与基地领导、前辈的相处中也都有意气用事之处,存在着很大的成长空间。

歼-20腾空而起的惊喜具有象征意义。从这个高度看,《长空之王》既是为新型战机测试“大心脏”,也是为这一代年轻飞行员培养“大心脏”,前后并行。军迷和新观众们完全可以各取所需,人机各爱,才算是当下主旋律作品最理想化的使命吧。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